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正在阅读: 从“怕下雪”到“盼下雪”——“中国雪乡”蜕变记
您的位置 > 首页 > 地方

从“怕下雪”到“盼下雪”——“中国雪乡”蜕变记

时间:2024-01-25 12:40 来源:新华网

分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华社哈尔滨1月25日电(记者李建平、程潇、刘赫垚)“这里以前是一座林场,当地人以伐木为生。那时最怕下雪,林场工人看着雪都发愁。”双峰林场民宿老板刘清林向记者讲述着雪乡的“前世今生”。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双峰林场每年积雪期长达7个月,年均降雪厚度超过2米,素有“中国雪乡”美誉。

这是11月10日拍摄的黑龙江“中国雪乡”景区夜景(手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刘昊东 摄

“我们林场地处偏远山沟,雪季木材运不出去,外头也很少有人过来。”刘清林说,1999年,他父亲创办了双峰林场最早的家庭旅店,有着“雪乡第一家”美誉。

由于山高林密、风速小、温度湿度适宜,双峰林场所在地区的雪粘度大,降雪随物赋形,千姿百态。随着游客越来越多,“雪乡第一家”的生意也渐渐“火”了起来。

“最开始,我父亲成立这家民宿的时候只有两铺炕,后来我们将客房扩大到40间,还配上室内卫浴等设施,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刘清林说。

走进“雪乡第一家”,可以看到大厅的柜子上挂着具有东北特色的花布棉袄。“这是专门为外地客人准备的,他们可以免费使用,拍照‘打卡’,感受东北文化。”刘清林边给游客们拿花布棉袄边说。

临近春节,刘清林家的生意非常火爆。“冬天是雪乡旅游的旺季,我们的年房都被预订了。”他说,“虽然外面零下二十几度,但日子却越过越红火。”

冰糖葫芦、冻梨、烤红薯……在雪乡,游客不仅可以赏雪,还能够品东北“味道”。

在黑龙江大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双峰林场,游客在街头游览拍照。新华社发(张春祥摄)

“得莫利炖鱼、小鸡炖蘑菇、牛肉炖萝卜……我们家主打的都是原汁原味的东北菜。”周大姐民宿的老板樊兆义正在向客人们热情地介绍自家的招牌菜。

樊兆义以前是双峰林场的伐木工,林区停伐后,不少林场职工和樊兆义一样,转投从事旅游服务。

“一开始是翻建自己家的老房子,后来我又增加了70平方米的餐厅,现在我们店从最初的三铺炕扩大到30间房,生意非常不错。”樊兆义说。

“每天下午4点开始上客,一直要忙活到晚上9点左右。今年借着冰雪旅游的热度,我们这儿的客人明显增加不少,营业额比往年增加了近三成。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樊兆义告诉记者。

如今在雪乡,像“周大姐民宿”、“雪乡第一家”这样的经营主体已超过200家。回顾过去,樊兆义感慨道:“现在靠‘雪’而生,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龙江森工集团大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森林旅游产业发展部副部长冯慧强介绍,“中国雪乡”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冰雪资源,不仅走出了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还保护了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持续的动能。今冬以来,共接待游客72.5万人次,同比增长10倍。

在黑龙江大海林林业局有限公司双峰林场,游客在森林公园游玩。新华社发(张春祥摄)

为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雪乡修缮了公路、电力、栈道等基础设施,增设了怀旧小卖部、文创用品店、篝火晚会、秧歌巡游等,让东北韵味和现代元素结合。

来自深圳的李思兰刚在雪乡拍完写真,她和朋友利用假期一路向北,畅游雪乡。“这是我第一次来雪乡,之前计划了很久,果然名不虚传,简直美呆了!”她说,下次想带着家人一起来。

曾经,双峰林场是严寒冬季里的一座“冷山”。如今,“中国雪乡”是冰雪经济中的一片“热土”,人们的生活在银装素裹中“燃”了起来,越过越红火。(参与采写:王鹤)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媒汇)”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